而4年后刷屏的,却是任泽平的离职申明。
图源:@泽平宏观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任泽平“谏言降负债,反对多元化,却被批格局不够”、“不在公司核心决策层”等管理问题,但同时,作为HR更应该思考的是高薪聘用的人才,最后流失,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一个员工离职,企业的成本则会大幅度增加,不管是入职3个月,还是入职3年的员工离职,对公司来说,都是一大笔损失。更何况是一个年薪1500万的高管。
一个离职员工的成本,究竟有多高。今天就来看看!
离职成本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成本,另一类是隐性成本。
首先来看显性成本:
从财务的角度来讲,显性的成本是那些计入账内、看得见的实际支出。它可以细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相比之下,隐性成本就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包含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对于人事来说,隐性成本包括这几个方面:
一、招聘成本:招聘一个合适的员工并不容易,不仅仅需要HR的专业能力,还需要看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结合企业规模和发展情况,甚至是需要机缘,才可以招聘到合适的人。员工离职,招聘需要重新启动,招聘风险和成本都增加;
二、培训成本:重新招聘一个人,又需要再次培训,以让其能胜任工作,又产生了成本;
三、职位空档成本:在一个员工离职期间,往往并不是招一个人顶替上,就能胜任工作的,往往1-2个月的适应期,那么在这期间,一些隐形成本就出来了,如果新员工一个月内能胜任这份工作,那么这个员工的空档成本,也就是一个月,如果这个员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并不适合岗位时,那么就会出现人员淘汰或者试用期无法通过的情况,等到招到合适的人,能产出时,无形中,给公司造成了一些无法预计的空档成本。
面试环节坦诚相见:在面试环节中要让求职者清楚了解公司现状,让其有心理准备。
协助部门管理层与员工沟通:员工离职有一部分是自身原因,但因管理层沟通不当,部门之间配合不好选择离职的往往占了更大比例。所以,HR需要明白控制离职率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员工的直接上级。
制定长、短期培训计划,注重员工发展: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员工、不同的需求和职业发展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长、短期培训计划,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深造的机会,使员工感受到在企业中工作是有发展、有前途的。
薪酬激励,提供明确的晋升制度:一家可以给员工提供明确晋升渠道的企业,哪怕薪酬可能没有达到员工目前期望,员工也会继续留在该企业。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文章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