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英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日前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逐渐递减的趋势: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
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
95后更是平均仅仅7个月就会选择辞职;
为什么年轻人爱跳槽?频繁跳槽,是一时冲动还是忍无可忍?
之前在职场圈很火的一个帖子:《我用24次离职,换来6条血一样的教训》
帖子的主人公毕业5年跳槽了24次。因为频繁跳槽,不仅工作难找,而且没有在一个行业里深耕,导致现在没有积累、没有资源、更没有人脉。
年轻人往往一言不合就跳槽,成为了跳槽大军里的主力军。
在此情况下“跳槽新常态”被各媒体称为严肃的命题抛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年长者对年轻人另眼相待,认为这是“瞎折腾”是年轻人缺乏“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要求年轻人始终如一,已经不合时宜了;
社会对跳槽的容忍度也越来越高,有些年轻人会因此被扣上“不思进取”的帽子。
但我们要知道:你跳的每一次槽,都在职场生涯背后标注好了价格。
01、频繁跳槽影响求职
每次面试必谈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上家公司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察求职者的稳定性,如果一个人频繁跳槽,势必会给HR带来负面印象。
当一个求职者频繁跳槽,HR不会考虑到TA是否在老东家遭遇了什么不公平,而是会觉得TA抗压能力低、工作能力不高,甚至是不负责任。
02、沉没成本
每一次离职,都代表在这家公司的成长、资源、晋升机会等等都断裂了,还包括社保断缴、人脉丢失、学习机会泡汤等等。
另外,每一次入驻新公司,都要从头再来,去花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内容。
每一次离职都是沉没成本的不断累积。
时空视点高级总监郭里昂曾说过:“职场初期频繁的换工作可能让你走得快一点,但瓶颈也会来得早一些。”
03、打乱职业规划
心理学上有一个“不值得定律”,即人们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它让求职者无法积极面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就算面对了也无法提起热情。
频繁跳槽,求职者通常会陷入了“跳槽—不满——再跳槽——再不满”的循环。
一个人把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是可以看见的,不断跳槽不仅蹉跎了岁月,还会打乱自己的职业规划。
04、年轻人,看准了再跳
在年轻人眼中,职场是绝对的双向考核。他们虽然初入职场,但对直属领导、公司老板甚至公司文化都有“考核”,拒绝劝酒文化、拒绝感恩文化,拒绝职场PUA、拒绝配合老板表演,拒绝上级用命令式口气让他做事。
这些都是他们跳槽的合理理由,但在职场上,每一个动作都会留下印迹。
随随便便地跳槽不仅浪费时间也会拉低你的职场价值,毕竟“定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靠谱的关键指标。
工作中遇到坎儿的时候,抛开情绪客观地衡量当下的工作状态。作为人生职业重大的跳槽行为,一定是属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让职业中的每一次跳槽,都产生价值 。
换句话说,就是跳槽的时候,是基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因为当下很惨痛或是遇到更有诱惑的薪酬而跳槽。